主页 > 公司新闻 > 全国紧急排查塑化剂

推荐文章

热门点击

全国紧急排查塑化剂

时间:2015-10-04来源:城市晚报

  质检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塑化剂等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排查。同时将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测。并再次强调,将严查台湾问题食品,问题食品一律不得进口。

  质检总局6月3日上午紧急表示,已部署了全国范围内相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全面排查。

  一是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按照要求,重点检查有无采购或使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有无使用台湾问题企业生产的“起云剂”等情况。

  凡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将立即查封处理,查清问题原因和原料采购来源、产品销售去向,发现非法添加的立即移交司法机关予以严惩。

  二是对相关产品开展风险监测。要求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台湾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风险监测力度,及时收集相关风险监测信息,组织分析研判,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发生。

  质检总局再次强调,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一步加大检验力度,凡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一律不得进口,并暂停生产企业相关产品进口。

  加强对进口过台湾问题起云剂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上述食品的风险监测,凡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一律不进口。要监督食品进口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并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紧急通知

  药监局:暂停生产销售

  2种含塑化剂保健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3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剂)的保健食品。

  通知指出,暂停生产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国食健字G20070306)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国食健字G20100217),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上述两个产品立即下架。

  通知要求,凡配方中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暂停生产,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立即召回,并即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通知强调,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好落实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最新进展

  东莞一公司被查封6吨塑化剂产品

  该公司法人代表已被刑拘

  近日,东莞一台商投资企业“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添加剂被检出有毒塑化剂DEHP。该公司销售部经理与始作俑者“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名字都为“赖俊杰”。

  6月2日,记者从广东省工商局企业资料查询系统里查询发现,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4日,注册资本10万元,法定代表人叫朱国东。

  据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6月2日通报,朱国东已被依法刑拘并正在受审,东莞市有关部门查封了该公司库存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约6吨、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0.6吨、搅拌机2台、灌装机1台。经查,昱延公司位于东莞市万江区滘联社区创业路第二工业区内,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现有员工17人,自2009年4月投入生产以来,每月食品添加剂产量约3000公斤,销售额约15万-20万元,产品销往广州、江门、东莞等地。

  在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的网页上,记者注意到,尽管法人代表是朱国东,但公司在多处网上留的联系人均为销售部经理“赖俊杰”,而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叫“赖俊杰”。

  专家说法

  塑化剂可代谢 微量摄入无需恐慌

  卫生部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就近期塑化剂引起的“风波”表示,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兆平说,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他介绍,根据对动物实验的观察数据,可发现在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可以排出体外。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专家解释说:“这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专家也同时指出,大量摄入塑化剂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生殖和发育。因此,塑化剂禁止用于食品,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伍学焱建议,选择健康生活方式,不购买和使用不合格产品,并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制品长期存放食品。

  深度解读

  塑化剂与油脂类食物接触 可能发生转移

  ■假如酱料没问题,塑化剂来自包装袋与纸桶

  ■假如酱料有问题,直接加塑化剂可均匀油脂

  记者6月2日就华农专家方便面遭塑化剂污染这一论点,采访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董金狮认为,塑化剂性能具有不稳定性,与油脂类食物一接触,就可能发生转移。

  据董金狮介绍,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软化剂,不溶于水溶于油,因此与油脂类食品或容器只要一接触就会渗出,但渗入或转移的量是多少,还与接触的时间及温度有关。

  至于方便面遭塑化剂污染之说,董金狮认为,“酱料包里如检出塑化剂,在酱料本身没问题的前提下,可能是从塑料包装上转移至酱料内”。不过他认为,方便面含塑化剂也存在人为添加的可能,他说,方便面酱料包一般是PE(聚乙烯)料,一般不含塑化剂。如果把塑化剂添加到酱料之中,可起到增加油脂的均匀度的作用。

  而在面饼里发现的塑化剂成分,可能跟外包装的塑料袋或纸质桶有关。董金狮透露说,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方便面纸质桶,并非消费者所想的为100%纸质,一般会加入适当的塑化剂达到适度硬软度的效果,因此有由纸质桶或包装袋内的塑化剂发生转移的可能性。

  链接>>

  广州开始抽检方便面

  广州市食安办副主任王凡6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广州对全城有可能使用塑化剂的食品类展开塑化剂项目的抽检,重点是饮料、方便面等品种。另外,广州市质监局办公室副主任田农2日向记者介绍,目前在对全市饮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检排查中,暂时未发现饮料中含有塑化剂。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信息时报》等)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