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司新闻 > 台湾发现更强毒性塑化剂种类

推荐文章

热门点击

台湾发现更强毒性塑化剂种类

时间:2015-10-04来源:东方早报

  综合新华社电 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种类,截至2日中午已达809项,涉及厂商242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款“染毒”产品中测出了新的塑化剂种类DBP,其毒性高出此前发现的DEHP和DINP塑化剂。目前,岛内监管机构已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

  5月23日,台湾卫生部门通报称,岛内最大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在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非法添加可致癌的塑化剂DEHP。随后,另一家起云剂供应商宾汉香料化学公司也被曝光非法添加另一种塑化剂DINP。

  目前,对塑化剂的调查已扩大至包括DEHP、DINP以及DBP、BBZP、DMP、DBP、DOP、DEP共8种在内的全部塑化剂种类。岛内监管机构同时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

  该事件已对台湾食品业乃至出口产生巨大冲击。有分析称,这起事件对台湾食品业所带来的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特别是健康食品及饮料业的损失将最为惨重。台湾连锁暨加盟协会理事长潘进丁1日表示,塑化剂风暴对饮料业冲击将可能持续整个夏季,预估今年台湾饮料市场将损失150亿元新台币,全年衰退幅度高达30%,将创下台湾有史以来最大衰退幅度。

  淡江大学产业经济系副教授庄孟翰认为,对经济的冲击不仅是下架商品损失,还包括营业收入减少、股价下跌、消费萎缩、游客消费却步以及外销冲击,消费信心则需要1年才能全面恢复。

  为挽回消费者信心,已有商家为自己的产品制作“产品履历”。如台盐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履历,可让消费者通过条码了解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清洁记录、环境记录、成品存放记录、成品检验记录,更可清楚追溯了解原物料COA、入库记录及储存记录等。

  卫生部:塑化剂可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据新华社电 卫生部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就近期塑化剂引起的“风波”表示,塑化剂可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兆平说,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他介绍,根据对动物实验的观察数据,可发现在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可以排出体外。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专家解释说:“这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专家也同时指出,大量摄入塑化剂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生殖和发育。因此,塑化剂禁止用于食品,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的包装材料。建议不购买和使用不合格产品,并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制品长期存放食品。

  新型超毒性大肠杆菌致德国疫情暴发

  据新华社电 以基因前沿研究著称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昨日表示,当前德国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重大疫情是由一种新型具有超级毒性的大肠杆菌引起的,该新型菌株携带多种耐抗生素的特异基因,致使其难以治疗。

  经过初步信息分析,发现该菌株是一种新的兼具侵袭、产毒、肠出血等特征的大肠杆菌。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2002年从中非艾滋病患者腹泻标本中分离的肠侵袭性大肠杆菌55989菌株的同源性超过93%。研究还发现,该菌株携带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

  据德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这场大肠杆菌疫情已致17人丧生,且蔓延到不少欧洲国家和美国。据最新统计,除德国外,已有奥地利、丹麦、法国、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国报告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或其严重并发症。

  两种含邻苯二甲酸酯保健食品下架

  据新华社电 国家食药监局3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和销售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两种保健食品。

  通知说,各地应暂停生产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上述两个产品要立即下架。通知要求,凡配方中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暂停生产,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立即召回。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