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查出生产有毒食品添加剂的东莞昱延公司已被查封。《南方都市报》供图 近日,广东东莞台商投资企业“东莞市昱(yù)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添加剂被检出有毒塑化剂DEHP。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6月2日晚通报,东莞警方6月1日已对昱延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朱国东依法刑拘并正抓紧审讯,公司已被依法查封,该企业每月生产食品添加剂约3吨 ,产品主要销往广州 、江门、东莞等地 ,上述各地正进一步追查问题产品流向。目前,广东东莞市有关部门已依法查封了该公司,库存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约6吨也被查扣。 投资人疑为台湾“毒企”昱伸负责人 经查,昱延公司位于东莞市万江区滘联社区创业路第二工业区内,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现有员工17人,主要生产色素、色粉、色香油等食品添加剂产品。该公司自投入生产以来,每月食品添加剂产量约3000公斤 ,销售额约15万~2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江门、东莞等地。 目前,广东东莞市有关部门已依法查封了该公司库存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约6吨、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0.6吨、搅拌机2台、灌装机1台。 6月2日,记者从广东省工商局企业资料查询系统里查询发现,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4日,注册资本10万元,法定代表人叫朱国东。但在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的网页上,记者注意到,尽管法定代表人是朱国东,但公司在多处网上留的联系人均为销售部经理“赖俊杰”,而有毒塑化剂事件的始作俑者“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名字也是“赖俊杰”。 广东质监部门此前也曾通报称,东莞昱延与台湾昱伸有关联,而且从昱延公司查获的进货和销售记录均显示“起云剂用油”来自台湾。台湾媒体已有消息称,正是在台涉嫌生产有毒起云剂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投资了东莞昱延。但此事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生产的蛋糕面包运往广州高校 记者6月2日前往该厂探访。两层的厂房大门紧闭,外壁赫然印着一行“南无阿弥陀佛”,办公室已被贴上封条。该厂工人称,工厂规模不大,少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工作。 昱延公司一名前员工钟先生称,除生产食品添加剂外还生产月饼和散装蛋糕,所有产品都冠以“昱”字品牌。据他了解,月饼和散装蛋糕只售往东莞,并未流入广州,但有合作伙伴在广州帮助销售食品添加剂 。不过该厂保安称,该厂司机常常开车送蛋糕和面包到广州的大学。 记者6月走访广州一德路批发市场,未见“昱”牌食品添加剂出售。一家食品添加剂销售行负责人表示,添加剂售出时一般不留顾客资料,若受到污染很难追查。此外,记者查阅资料获悉,2010年第三季度东莞食品专项整治不合格名单中 ,昱延公司因蛋糕霉菌过多榜上有名。但目前,昱延被查获的含塑化剂产品暂未涉及成品糕点。 对可能流向广州、江门、东莞的昱延食品添加剂产品,各地正在加紧核查。广州市食安办近日通报,在白云区查出昱延在广州的两家下游企业。广州市工商部门于6月1日、2日两次到登记地址核查,均未发现上述两家企业,两家企业登记的电话号码也已更换。 其中,位于白云区新市街汇侨新城汇侨二街43铺的晶琭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工商部门于4月便已到过该地调查,但该公司所在地大门紧闭,据房屋出租人反映,该公司于2009年2月停止经营后搬走。另一间位于白云区远景路10号206室的昱伸贸易商行,该商行于2002年6月登记注册,但营业执照已于2007年12月吊销。 广东下架台湾问题饮料2000瓶 连日来,广东省各级政府也全面展开清查检测行动。截至6月2日下午,广东省已下架台产问题饮料近2000瓶。 据悉,广东省卫生厅和省质监局分别以复配型香精及色素、果汁、茶饮料、运动饮料等为重点,对市售产品开展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应急监测和监督抽检,目前相关检验工作正在进行中 。 此外,广州市质监局也加紧了对本地食品企业的检查,截至6月2日晚暂未发现使用有毒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此外,该局正在对全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逐一进行检测,一旦检出塑化剂非法添加情况,将立即依法处置,并追查产品流向。 深圳各大商超日前紧急采取新一轮的自检自查。其中,沃尔玛部分门店查出悦氏运动饮料在售,万象城华润OL E超市查出统一芦笋汁和海洋深层水在售,均为台湾通报的问题产品,现已下架封存。吉之岛、天虹、福田农批市场和布吉农批市场在这轮自查中未发现问题产品。 据《南方都市报》 ■最新进展 台湾“染毒”产品超800项已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 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种类,截至2日中午已达809项 ,涉及厂商242家。目前,岛内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目前,台湾对塑化剂的调查已扩大至包括DEHP、DINP 以及DBP、BBZP 、DMP、DBP、DOP、DEP共8种在内的全部塑化剂种类。岛内监管机构同时开始追查塑化剂来源。 本次事件已对台湾食品业乃至出口产生巨大冲击。有分析称,这起事件对台湾食品业所带来的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特别是健康食品及饮料业的损失将最为惨重。 另据报道,除了食品和饮料被查出塑化剂 ,台湾“生达制药”生产的抗胃酸剂“保胃悬乳液”和“中国化学”生产的胃药“益胃片”也相继被检测出塑化剂。 据新华社 ■食药监局 两种保健食品立即下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和销售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两种保健食品。 通知说,各地应暂停生产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国食健字G20070306)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 国食健字G20100217),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上述两个产品要立即下架。 通知还要求,凡配方中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暂停生产,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立即召回。据了解,卫生部近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禁用的食品黑名单。据新华社 ■专家: 微量摄入塑化剂不必恐慌 卫生部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就近期塑化剂引起的“风波”表示,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兆平说,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他介绍,根据对动物实验的观察数据,可发现在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可以排出体外。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塑化剂 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专家解释说:“这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 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