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29日在向常委会的报告中提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源头监管薄弱,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尽快予以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代表执法检查组作报告时说,近年来的食品安全案件,大多发生在食品生产源头和初加工环节。如在畜禽饲养过程中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瘦肉精”等;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 “依法加强源头监管、消除安全隐患,是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尽快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他说。 报告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经营的源头管理和治理,并进一步加大在食品安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推进食品市场的现代化和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的研究,加强科学有效的检验检测,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检测、评估和防控能力。 26日,南京雨花台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在辖区内一个豆制品加工作坊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原因 经营者法律道德意识淡漠 执法检查组在报告中提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诚信道德低下,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代表执法检查组作报告时说,目前,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唯利是图,置法律、道德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肆无忌惮地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而且手段不断翻新。更多的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卫生环境十分恶劣,食品质量不能保障。 他说,执法检查组还发现,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至今未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全面、有效宣传,特别是缺乏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以致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对法律规定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报告建议,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和监管,激励和规制企业依法生产经营。 ◆措施 鼓励社会监督食品安全 路甬祥建议,全社会都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路甬祥说,要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理顺社会监督渠道。要保护和实现好群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权,为群众监督食品安全和举报投诉违法行为提供便利、通畅、有效的渠道。 报告建议,各级政府设立统一的举报投诉电话,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方便和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同时,鼓励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揭露食品安全事件。新闻媒体也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客观、准确地报道食品安全问题。 ◆链接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 “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染色馒头”2011年4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毒生姜”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豆芽” 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17日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查获“问题豆芽”25吨。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兽药)、6-苄氨基腺嘌呤(激素)、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墨汁粉条” 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谓的“纯红薯粉条”,为让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今年4月21日上午,广东省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塑化剂” 2011年5月23日,台湾首次发现昱伸公司为节省成本,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违法添加致癌的塑化剂,导致9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污染。接下来的短短数日内,被曝光的涉“塑”食品及药品迅速壮大。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两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