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光辉李晓玮陈 茁胡心洁 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经过快速的起步期,正在步入提升期。 建设“富强河南”,农业是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群飞跃发展,时不我待。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期待社会各界的充分认识和大力支持,期待着更多资金、技术和新模式的加入,托起河南农业发展更加灿烂的明天。 全新探索,释放农村生产力 “河南在全国首创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式上的重大创新。”去年11月底,农业部有关部门到河南进行专题调研时,专家们称赞有加。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全国各个省份都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何以唯独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路子能够得到见多识广的专家们一致肯定? 答案是,在农村生产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现阶段,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释放。 将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引入传统农业,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我省农业产业化集群交出的成绩单也印证了专家的论断: 农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据调研统计,去年全省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400多万吨,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农产品销售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加了1000多亿元,增速达16.2%。 农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05家,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47家。 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去年研发新产品达2156个,在全国评比中我省有32个农产品获得了金奖,102个农产品获得银奖。 集群内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充分发展,达5.13万家,其中专业合作社4.49万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00多家。全省有12家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31个企业的产品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2/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是历史进程的公正裁判。河南亿万农民,用他们的巨大热情和现实选择对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投下赞成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与广大农民的愿望实现了高度契合:全省50%以上的农户加入为农业产业化集群服务的队伍,或为集群提供原料,或直接到集群内的各级龙头企业务工。来自省农业厅的数字显示,为集群服务的农户约有1330万户,在集群的带动下,户均增收达2179元。 “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重大决策,既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认识上的一次深化,也反映现阶段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客观要求,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马国明说。 补齐短板,集群发展更给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农业产业化集群一经诞生,就以令人刮目的速度生长、盛放,其原因就在于它顺应了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新阶段的特点,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特色的发展之路。 当然,这种调整并不能一蹴而就,农业产业化集群彰显的生命力令人欣喜,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必须关注。 企业大而不强,目前全省6000多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不到200家。 产品多而不精,即使是在实力较强的主食行业,大部分产品也是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价格只能卖到外省高端产品的几分之一。 基地标准化程度低,与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难以适应,也影响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巨头落户河南。 金融支持“嫌贫爱富”。抵押难、贷款难、融资难,让许多种粮户和农产品加工小微企业一筹莫展。 短板决定“木桶容量”。如何补齐短板、撬动发展,是我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健康发展必须逾越的关口。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对农产品加工业规律认识的一种深化和升华,也是一次思想解放与改革创新。以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各地的产业化集群发展用创新打开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 思路创新天广地宽。 浚县中鹤集团的核心产业本是小麦深加工。他们摆脱了在加工领域打转转的做法,用“全产业”的理念,把业务向上游延伸至农业种植服务,向下游延伸至商业终端零售,创造性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带动配套生产企业18家、合作社29家、农户3.6万户,6000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科技创新点石成金。 产品多而不精的“魔咒”必须通过科技来打破。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从茶叶到茶多酚胶囊、从干灵芝到灵芝孢子粉胶囊、从普通香菇到香菇糖片,普通的特色农产品变身成高科技新产品,跻身国内外高端保健品市场。去年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投入研发资金13.2亿元,研发新产品达2156个。 既有的探索及成效充分证明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可以通过内生动力不断创新解决各种难题,这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围绕农业关联产业发展各种生产经营群体,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将对提高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侯传伟说。 多方发力,托起美好明天 激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河南向现代农业大省迈进,农业产业化集群的作用越发显著;要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营造农业产业化集群,已成共识。 立足今天,展望明天,多方发力正在托起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新希望。 决策层的前瞻性部署,让“有形之手”谋划到位。两年来,我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挥政策之力,引导各地精心谋划,相继制定集群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招商引资、银企对接、基地建设、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等工作。 呼应政策信号,产业界的合纵连横令 “无形之手”发挥出决定性力量。两年来,全省涌现出一批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正因为如此,一直处于利益链低端的河南农业正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规律性认识在深化。“集群发展是正确的选择,显示了良好的态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刘云认为,“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向产前领域不同形式的延伸,整合和组织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把农户小生产纳入社会化生产的大循环,促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集群效应引导的价值发现已成热点。“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占尽天时地利;要投资农业产业化,就绕不开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认为,“这在利好农业现代化探路者的同时,还会刺激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务农’的大潮中来,更有利于河南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农业产业化集群为河南培育出了股市名将“速冻双子”三全、思念,“肉食老大”双汇,“世界鸭王”华英,更有资本新贵“红枣第一股”好想你、“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我们必将看到,畜牧、旅游、餐饮、休闲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在为农村和农民带来更多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吸引更多资本注入。 改革的红利将更大幅度地释放。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后我省还将继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坚持把招商融资作为带动集群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进一步完善、创新现有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鼓励各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集群的投入力度,鼎力支持各地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河南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对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三大国家战略,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也必将在中原大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生长,不断壮大,成为河南农业未来发展最耀眼的存在!②5 (原标题:托起河南农业的灿烂明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