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地位很高的中医理论经典巨著。它的第一篇,讲的是人的生长规律,第二篇,讲的是一年四季应该怎么保健。 冬天养生要“闭藏” 《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是说,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皮肤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这就是说,冬天保健重要的应该是“闭藏”,像冬眠的动物一样,多睡觉,少出汗。如果“闭藏”不当,会伤到肾气。 然而,由于年纪、疾病、心理等因素,很多女性冬季失眠,“闭藏”季节无法“闭藏”,找中医吃药不解决问题,吃安眠药也不能成为长久之计,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是好? 调理失眠,要“轻手轻脚” 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北京同仁堂、种德堂的老药工谈到调理失眠,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仿佛大人哄小伢儿入睡,要唱摇篮曲,不能唱摇滚乐。调理失眠,道理一样。 一是用药要“轻手轻脚”。因为失眠的人,心、肝、脾、肺、肾五脏都可能是虚的,调理睡眠的草药,药性越温和越好,味数越少越好。比方说五芝中的青芝是入肝经的,玉芝是入肺经的,丹芝是入心经的,五芝的共同点是药性温和,补五脏虚劳,历史上一直是失眠症用。 二是要对症下药。心神不宁的,要重用丹芝;肝气郁结的,要服疏肝理气的青芝;肝肾两亏的,要因人而异,金芝、玄芝、丹芝配伍应用。 民间还有以形补形的说法。人参长得像人,参须像毛细血管,是人参强心功能的形象说法;灵芝里面的青芝,长得像肝,是青芝调理肝经的生动说法;丹芝是一个心形,用它宁心安神,也可以说是以形补形;玄芝像肾的形状,遇到肾系亏,他们确实就会多用。 《黄帝内经》说,“人卧血归于肝”,你躺在床上睡不着,整个人没有处于休息状态,这个时候,血是没有办法回到肝脏的。睡熟了,血就流到肝里面去了,肝就得到了护养,得到了疏泄。科学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肝脏这个化工厂的解毒能力。 为什么说失眠是“大老虎”?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的老药工说,因为失眠伤肝,晚上11点胆经开,这个时候睡不着,伤胆气,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半夜1点到3点睡不好,肝无法解除掉毒物,产生不了新鲜血液,脸上就会出现青色。所以,失眠要养肝,养肝就像养女儿,要润养、睡养才能养好。 那么,像灵芝这样的中草药,为什么能让人入睡呢?它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可言呢?在现代研究面前,古老中药的药理作用早已被科学家们破解了,灵芝里面,存在着一种安眠成分,一种镇痛成分,这些成分,存在于自然生长的灵芝里面,年份越久,成分越多。 徐锡山教授是我省的国家级中药师,80多岁的他对草药很有研究。他说,自然生长的灵芝,远离污染,没有农残,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尤其灵芝是长在深山老林里的,是很珍稀的草药。但由于采药人不知道它什么时候长好,所以野生灵芝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已经烂了,有的还没有成熟,有的被兽咬虫蛀,有的卖相很差。这样的药材,像胡庆余堂、方回春堂这样的老字号肯定是不要的,摆不上柜台。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老字号,都要严格按标准挑选,像选拔运动员一样,只有这样的药材质量,才符合大牌老字号标准,才配得上叫道地药材,药材中的精品、上品。一般来说,野生精品药材占比很低,能选出10%就不错了。 方云凤 杨平 野生灵芝,摄于胡庆余堂国药号 (原标题:冬天失眠是只“大老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