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司新闻 > 同仁堂二月二龙抬头净匾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推荐文章

热门点击

同仁堂二月二龙抬头净匾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时间:2015-10-12来源:[db:来源]

  同仁堂优秀员工李德亮在擦拭牌匾

  原标题:同仁堂二月二龙抬头净匾活动在京举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阮明艺):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传统上人们都在这一天祭祀龙神,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天佑丰收。而在这一天,北京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则举行一年一度的净匾仪式,祈福运、温堂训。

  创建于1669年的北京百年老店同仁堂,在21号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净匾”仪式。仪式早上8点在北京同仁堂大栅栏老药店的特别晨训中开始,老店员工集体朗读敬匾词。之后三位同仁堂优秀员工代表作为净匾人手戴白手套,一步一停登上同仁堂三块牌匾前的阶梯,用布按照古代行文由右至左的顺序习惯从牌匾的右上角开始擦拭,由上而下,不回擦。不大的牌匾,擦拭过程却持续了将近两分钟,认真的程度是连些许的灰尘都不允许留下。其实所谓“净”匾,把牌匾擦干净,这过程也是“敬”匾,是对几百年金字招牌的敬畏心,要让这老招牌继续在人们心中立住,还真是容不得一点点的灰尘。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仁堂还特地开放给市民参观平时不常见到的中药制药中打水丸和蜜丸的制作过程,展示大家平常吃的药丸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

  1

  同仁堂水丸制作现场

  这个费时费工又利薄的活儿,同仁堂却一直在坚持开展,也是百年老店的一种认真。就以打水丸为例,和大家包元宵的过程很像,就是先把少量的药粉淋上水让它自然出来细小的颗粒变为模子,然后再像做元宵那样将模子在药粉中滚动,让它变得越来越大,这样重复数十次,直到大小合适为止。但这可比摇元宵难多了,必须是壮年的男性师傅才能胜任。现场吸引了不少来买药的市民停下观看。

  同仁堂蜜丸制作现场

  净匾、坚持为民众制作水丸蜜丸,这些都是同仁堂对300多年来传统的坚持。而如今,在传承的同时,百年老店也焕发新颜,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开设分铺。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陆建国说,同仁堂不再只此一家,通过这些门店,将中医药推广出去:“93年,同仁堂的门店就走出去了,就在香港。当时办了这个门店以后,在香港影响挺大的,说当时就是两个地方排队,一个是签证处排队,一个就是到同仁看病买药要排队。所以说门店走出去可以算是一炮打响,所以之后我们就开始推门店走出去。门店走出去之后,我们生产也走出去了,在香港大浦工业区建立了同仁堂的生产研发基地,比如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和灵芝孢子粉都在那儿生产了。”

  目前,同仁堂已经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10多家分店,从一开始先在香港开店,到逐渐走向了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地区。陆建国还透露,同仁堂目前正在美国寻找合作伙伴,先关注培养相关人才,为未来同仁堂在美国开设门店或建厂做准备。

  当海外的店铺一家家建立起来,同仁堂也碰到之前发展历程中没有遇到的新问题,中成药在生产标准和成分检测问题上难以适应国际规则,欧美通过注册的资金成本高昂等等都是中医药走出国门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导致中成药等难以进入欧洲等市场。面对这些情况,陆建国表示,同仁堂在海外先尝试开展针灸按摩、主推中医文化的方法或许给了中医药国际化尝试的一个具体可行的选择:“欧洲的市场我们的药品还进不去,(比如)在波兰主要是一个中医药文化的展示窗口,来宣传中医药,还有针灸。(比如)像中药材还有热的和凉的,他们讲成分我们讲药性,靠药性来平衡你的身体,外国人就不懂了,所以这种文化普及非常重要,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你要不推动,这事儿永远是这样。(还有像)外国人你给他做广告他不相信,你真给他治了病他就真信了,他会给周边的人宣传,口口相传。”

  让外国民众从逐渐了解中医文化再到愿意尝试针灸,最后接受中医中药,通过软方式,让中医药走出去的路更远更长。

  同仁堂大栅栏老店员工朗读敬匾词

  同仁堂净匾仪式现场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