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徐远辉便起床了。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他的平房远远地望去就像一座小庙,它建在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冈上,房子下面就是他的柚子园。每天早上他都会被阵阵鸟鸣声叫醒。晨光照着沉默的山冈,洒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柚子树上。 在这个省级贫困村,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徐远辉已经待了4年多了。2011年,时任省委书记的汪洋曾对徐远辉扎根山区带头致富的事迹批示:“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的行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 “这个机会就是为我准备的” 2010年7月,徐远辉从中山大学毕业。当时同学一半决定读研或留学,一半则去工作。徐远辉拒绝了一家饲料公司的合约,选择到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下乡扶贫创业。 琴口村是中山大学的对口扶贫村,中大要为村里建了一个种植灵芝和花卉的园区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由县城到镇上,开车需要半个小时。再由镇上去徐远辉的柚子园,还再需要开车半个小时,下雨还必须步行。附近没有商铺饭馆,买生活用品、剪头发、想去小铺吃顿饭,都得去镇上。之前有一个学生去过琴口村扶贫,过了一天就回来了,再也不肯去。 回忆起当初决定下乡的过程,徐远辉告诉记者,他当时是中大生命科学院生态学系的学生。毕业前看到院内发布的琴口村扶贫项目招募志愿者时,“觉得这就是为我准备的”。他早就想去学习种植名贵中草药、花卉之类高利润作物,这个项目不需交学费又可以学技术。 徐远辉说他骨子里潜藏着乡土情怀,即使在深圳长大,但他的童年回忆几乎都是在惠东老家上学前班的时光。更何况去到琴口村,发现村民讲的跟他家乡话很相近,让他觉得很有归属感。 为了慎重,中山大学在和他签约前,特地让徐远辉到山村来过两次,并只要求签1年,打算1年以后再另外找新的志愿者。徐远辉却告诉学校负责人:“你们再找人恐怕也难,不如直接把这3年扶贫期就和我签了吧!”他不但在这里老老实实地待了3年,甚至在合约到期以后也没打算走,他要扎根琴口村继续创业。 琴口村支部书记邓庆珠说道,“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你想想,一个刚毕业的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到我们这个乡下地方来种柚子?说真的,当时我们真的不太相信。”徐远辉却说:“我有很清晰的规划,我就想搞农业。” 徐远辉说他不喜欢喧嚣浮华,喜欢安静、自由的乡土生活。他的梦想是等事业有成后,建一个四合院,把陪他长大的亲戚20多口人都接过来住。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菜、种花果,养猪、养奶牛,自己挤牛奶,劈柴喂马,自给自足……” 一个半月修剪5000多株果树 徐远辉就不停思考如何把当地农民带动起来,因为仅靠一个项目是不行的,必须让家家户户都动起来。 2010年中大开始给村里引进种植红肉蜜柚项目,徐远辉从这个项目的品种看到了希望,为此他还跑到福建“柚乡”平和县去学习种植方法。农科院专家告诉徐远辉,红肉蜜柚具有早熟、耐储存、易运输、抗霜冻防灾的特点,它的营养价值很高,适合沙土种植,徐远辉便下定了决心。 要创业的第一步就是资金问题。他自己一点积蓄也没有,只能开口向深圳务工的父母借,可父母本来就对他下乡扶贫窝了一肚子火,听说他还要在这里扎根,更是火冒三丈。他只能一次次往家里跑,向父母保证这次创业一定能成功。父母一看他这个倔脾气,只好依了他,还从亲朋好友那里凑了30多万元交给他。有了钱,徐远辉向十几户村民租了150亩,租期30年。徐远辉直奔福建,把种苗运回来,很快就种上了。 站在柚子园的山冈上,小徐指着成片的果树告诉记者,“这都是2011年种下来的,去年已经有部分挂果,今年应该就会迎来丰收期。”柚子树已经有一人多高了,柚子花开得正茂盛。 每天徐远辉都要到柚子园看看,检查树的生长状况,把剪枝剪叶,让树型尽量外扩,让每一条树枝都充分吸收阳光,便于挂果。去年过年前,他花了一个半月时间,修剪了全部5000多株柚子树,期间磨坏了三双手套。他伸出手,记者看到他手掌上已经长满茧子。 几年间,他曾尝试说服两个好友过来帮忙。一个原本动了心,后来又改变主意;一个待了一段时间,待不住回去了。 徐远辉居住的房屋,是一座四间的砖瓦房。新房乏人管理,老鼠把沙发咬出了大洞,大把的海绵到处都是。还没修整好的卧室里,有一张破旧的单人床。吃水是靠把山底的井水抽上来。柚子园下边有一条深深的河,周围绵延的山丘把柚子园围在洼底。龙窝镇副镇长郑新波向我们介绍,这里原本是一个乱坟岗,一般人都不敢来,但小徐竟在这里待下来了。 一晃4年。徐远辉在田园劳作,闲时看书,弹吉他,健身,再没事儿就画画,让自己充实起来。 创业不是浪漫田园诗 “下乡创业可不是田园牧歌,对农村的浪漫化想象和新鲜感过去以后,一个人身在异乡,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欣赏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和水了,如果没有坚强的事业理想是很难待得住的。”徐远辉说。 2013年8月16日,大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天。徐远辉与往常一样,在灵芝场里劳动。傍晚他感觉情况不妙,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大雨下这么久。他觉得没有安全感,决定到村庄里朋友家避一避。 第二天大雨终于停了。徐远辉爬了半个多小时回到场房。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山上的泥土塌下来,把他原来的房间冲垮了。三间场房只剩下一间。泥土砸破了窗户,把他原本待的地方掩埋了。泥土已经堆到一米多高,所有家当全被埋在土里。这次大水也冲走了小徐柚园里500多株柚树,他又一棵棵补起来了。“不经历这样的灾难,还真不知道生活的辛苦,但我不也挺过来了吗?” 在乡下,喜欢清静的他也有寂寞的时候。“有时候我从城市回来,大中午一个人躺着床上,听见知了在叫,突然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外面那么喧闹,这里如此寂静。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把你遗忘了。” 副镇长郑新波说:“徐远辉实在难能可贵,又不是自己的家乡,到这么一个偏僻的乡下来搞创业。像这样肯在大山里的年轻人,10000人中都没有1个。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种植的柚子已经发展到600多亩。” 在农村创业到底有多难?琴口村村支部书记邓庆珠说,“一些农民缺乏契约意识。例如签了10年的土地合同,过了几年转过脸就不认了。”土地流转困难也是一个问题,“比如说要征几十亩地,就要整合几十户人,只要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肯,就没有办法集约化生产。” 缺乏金融支持也是一个大问题,村书记邓庆珠说,“即使现在年轻人有想法,但也没那个经济能力,创业需要资本来撬动。”徐远辉说,当初他曾想过贷款,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固定企事业单位编制的外乡人,他没有抵押品,也没有担保人,借不到款。 徐远辉说:“年轻人回乡真的很难,吸引青年人回乡创业最重要的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道路、水利、供电,都要搞上去才行。还得保证创业者的子女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待遇。我希望能为大家创造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2011年,时任省委书记的汪洋曾对徐远辉扎根山区带头致富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的行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徐远辉回忆道:“一时之间,上到新华社,下到省市报纸,许多媒体都来采访我。” 他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得到这么多人的赞许、承认。他还曾得到“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徐远辉说,所有的这些,都在激励着我继续在农村创业发展。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项仙君 实习生 黄静利 (原标题:在果园里劳作 偶尔弹弹吉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