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司新闻 > 长沙县黄兴镇一村民打造龙禧文化会馆 立志传承文化

推荐文章

热门点击

长沙县黄兴镇一村民打造龙禧文化会馆 立志传承文化

时间:2015-10-16来源:[db:来源]

  

  据廖志明介绍,这些收藏在龙禧文化会馆的石块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刘晓东 摄

  红网长沙县站1月8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杨婧璜) 惬意的农家四合院像安静的绿叶,默默衬托着乡村的秀丽之美;沉默的石头像准备诉说故事的老者,见证着乡村的发展变迁。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村有一个龙禧文化会馆,那里陈列着几块石头,据会馆的主人廖志明介绍,看似与普通石头无异的它们,实际上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

  石斧、石铲见证龙喜古城变迁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满山跑麋鹿,遍地长灵芝,所以叫做鹿芝岭。”龙禧文化会馆鹿芝岭故事会的主讲廖徳进老人讲述着鹿芝岭村的传说。

  鹿芝岭一侧的月亮山,即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从远古的新石器后期下溯至公元1050年的唐末宋初,这里诞生了一座古城——龙喜县城。

  据《旧五代史》记载,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楚王马希广奏请析长沙县东境置龙喜县,次年诏准。民国元年12月(公元1912年),黄兴荣归省亲,故乡民众在此地茅坪举行了万人欢迎盛会。一代宗师徐特立自五美前往湖南一师讲学,途中必在此地白果山庄歇息进餐,他题写的“近接蓝田秀,花开白果香”名联已广为流传。彭德怀、王首道率领红军进攻长沙时,也曾在此驻足。

  龙喜文化便是起源于此。

  鹿芝岭原为古人类聚居遗址

  鹿芝岭古称“六子岭”,又名“古城基”,系古龙喜县治所在地。在鹿芝岭脚下有一条长约五六百米的古街,原为长浏古道驿站,设有茶亭、伙铺、南杂、肉食、药材等店,为当时当地农副产品之集散地。过去当地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现在主要是花木苗圃,浏阳河侧畔缓缓流过。当地村民介绍,村里原本有很多遗迹,但在10年浩劫的文革中被红卫兵打砸抢,让所有的珍贵遗迹和文物毁于一旦。

  解放后,经考古、地质部门的专家在鹿芝岭发掘、考证和鉴定,得出鹿芝岭原为古人类聚居遗址的结论。在此出土了石斧、石矛、石铲、石锛、红陶、灰陶等70余件石器陶器;陶片纹饰为印纹,器形有鼎、豆、圈足盘等。廖志明说,龙禧文化会馆只陈列着部分,绝大部分石器均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私人设馆,立志传承文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古朴的建筑与淳朴的民风被市场经济利益所取代,鹿芝岭也随着城市的扩展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为唤醒人们对古城的记忆,有着20年室内设计经验、土生土长的鹿芝岭人廖志明,2004年起开始改造自家房屋。经过8年时间,文化会馆终成模样,他在此引经据典,品茶论道,向人推介龙喜文化。

  “像新石器时期的这种石头,虽然没有经济价值,但是有很大的文化价值。我们这里可能很多人家还有。”他说,寻找这些古物,说难也易,说易也难。“比如这个石斧,是我在油漆工家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看到的,当我想问他要甚至愿意买时,他家老人就不愿意了。”后来,廖志明请父亲与老人家谈交情、喝酒,老人才愿意将石斧借放到会馆。“这几个成色很好的长沙窑酒坛,则是在别人砌房子所丢弃的老物件里捡的。”

  “现在经济发展已经到家门口了,为什么不抓住机会,通过'家'来传播文化。”龙禧文化会馆目前每天最多接待30人的来访,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果需要用餐才收取餐费。“单纯进行文化展览及交流知识只记住了历史,但是通过古织布机、传统酿酒器具等,作出古布产品、酒等,让文化形成一定的产业,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廖志明表示,他已着手产品的设计,希望不久的将来能通过产品形成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文化致富。

  (原标题:长沙县黄兴镇一村民打造龙禧文化会馆 立志传承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