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对人体有什么好处?2014-04-24 08:57崽******|中医|优质回答《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近年来,对灵芝草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临床报道颇多,归纳起来有下述几方面: (1)治慢性支气管炎:服用灵芝片,日3次,每次1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5克),或用灵芝酊(20%浓度),日3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6克),一般15~30天开始见效。 (2)治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每日肌肉注射1~2毫升(每毫升含0.5~1克生药),连续注射1个月左右。 (3)治白细胞减少症。曾治疗因化学、物理、药物及慢性病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例,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总数平均提高至1028/立方毫米。10~20天为一个疗程。 (4)治疗冠心病:对心绞痛、心前区胀闷,或紧压感的缓解率约为72%,对心悸、气促等症状的好转率约为65%,半数以上患者服药期间反映:食欲、睡眠、精神好转,降低血甘油三酯有较好疗效。 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 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治疗心律失常:在用灵芝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发现在冠心病改善的同时,伴随的心律失常也随着好转和消失,于是采用灵芝注射液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一定的效果。 (6)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比传统的“护肝”药物疗效好。此外,还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恶性肿瘤等。 (7)抗神经衰弱。祖国医学所载灵芝能 " 安神 " 、 " 增智慧 " 、 " 不忘 " 。据报道,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高达 87.14% ~ 100% 。一般用药后 10 ~ 15 天即出现明显疗效,表明为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增加,心悸、头痛、头晕减轻或消失,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属气血两虚者疗效更好。所以,灵芝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是必备佳品,国家药典中,灵芝就是有效的安眠宁神之药。 (8) 治疗糖尿病:灵芝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血糖由 173 降至 116 ,胆固醇由 233 降至 179 ,β- 蛋白由 580 降至 465 。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日本 Numata Kenji 生产的灵芝保健食品,已广泛使用治疗糖尿病患者。 (9)抗过敏作用:当机体受某种抗原侵袭导致免疫功能亢进,产生各种变态反应或免疫性病理损害时,灵芝能抑制亢进的免疫水平,保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实验证明:灵芝可阻断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目前治疗较困难的变态反应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红斑狼疮、甲亢、过敏性鼻炎、多种顽固性皮肤病等都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并可部分对抗某些疾病患者因长期使用激素而出现的毒副作用。 由此可见,灵芝草治疗的病,大部分为老年性、顽固性、退化性的疾患 求采纳热心网友|2014-04-24 15:15网友回答灵芝 灵芝,全名是灵芝草,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动物药理表明实验: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热心网友|2014-04-24 17:03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是在中医理论尤其是经络学说等指导下,依据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先取腧穴并进行配伍,确立刺灸法而形成的治疗方案。针灸处方包括两大要素,即穴位和刺灸法。 穴位的选泽 选穴原则 选取取穴位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 1. 近部选穴 就是在病变局部或距离比较接近的范围选取穴位的方法,是腧穴局部治疗作用的体现。近部选穴主要是针对病变部位而确定腧穴的选穴原则。如巅顶痛取百会;胃痛选中脘;面瘫局部选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穴。 2.远部选穴 就是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体现。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等。 3.辨证对症选穴 辨证选穴就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临床上有些病证,如发热、多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而呈现全身症状,这时我们采用辨证选穴,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另外对于病变部位明显的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也是治病求本原则的体现,如牙痛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和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选风池、外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痛选太溪、行间。辨证对症选取穴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 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取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取外劳宫,崩漏选断红穴等,这是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 配穴方法 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等,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或对于治疗疾病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的方法。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 按经脉配穴法 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 1.本经配穴法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如胆经郁热导致的少阳头痛,可近取胆经的率谷、风池,远取本经的荥穴侠溪;胃火循经上扰导致的牙痛,或在足阳明胃经上近取颊车,远取该经的荥穴内庭。 2.表里经配穴法 本经是以脏腑、经脉搏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取该经和其相表里的经脉腧穴配合成方。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可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灵枢·五邪》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另外,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中的特殊实例,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中将详细论述。 3.同名经配穴法 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合的方法,是基于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落枕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 二 按部位配穴法 是结合身体上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们一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 1.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如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阴挺(子宫脱垂)可上取百会,下取三阴交;肾阴不足导致的咽喉肿痛,可上取曲池或鱼际,下取太溪或照海;八脉交会穴的配对应用也属本配穴法,具体配伍应用将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中介绍。 2.前后配穴法 是指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主要是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在《内经》中称“偶刺”。本配穴方法常用于治疗脏腑疾患,如膀胱疾患,前取水道或中极,后取膀胱俞或秩边;肺病可前取华盖、中府,后取肺俞;临床上常见的俞、募穴配合应用就属于本配穴法的典型实例。 3.左右配穴法 是指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本方法是基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和部分经脉左右交叉的特点总结而成的。在临床上常选择左右同一腧穴配合运用,是为了加强腧穴的协同作用,如胃痛可选双侧足三里、梁丘等。当然左右配穴法并不局限于选双侧同一腧穴,如左侧偏头痛,可选同侧的太阳、头维和对侧的外关、足临泣;左侧面瘫可选同侧的太阳、颊车、地仓和对侧的合谷热心网友|2014-04-24 16:37 (责任编辑:admin) |